失憶該吃什麼?

失憶
失憶分成兩種,事後記憶障礙與事前記憶障礙,少部分會兩者皆有。事後記憶障礙如阿茲海默症患者,不停詢問相同問題,忘記重大約會等。事前記憶障礙則是無法想起發病前的記憶。

以下的建議,可能對於失憶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膽鹼與磷脂絲胺酸
兩者都是與記憶有關的神經細胞的重要成分,膽鹼是乙醯膽鹼的前驅物,乙醯膽鹼又是神經訊息傳遞的重要角色。腦中神經細胞則含有大量磷脂絲胺酸,缺乏它可能造成失憶與認知衰退。人體試驗發現補充膽鹼可增進記憶與專注力。動物研究則發現,磷脂絲胺酸可減少藥物所引起的記憶衰退。年長者補充磷脂絲胺酸則能改善口語資訊的記憶力。

維他命B群
包含硫胺、葉酸、維他命B6、維他命B12都能防止失憶。維他命B12維護神經系統健全的效用已廣為人知,它與其他維他命B群共同防止腦中高半胱氨酸的堆積。高半胱氨酸與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呈現正相關。一項兩年期的研究,發現每天補充維他命B6、B12及葉酸,可減緩認知衰退的速度。

乙醯左旋肉鹼
可幫助粒線體以更有效率的方式產生能量,並增加腦中的乙醯膽鹼濃度。動物實驗發現補充乙醯左旋肉鹼,可改善神經退化疾病,包含阿茲海默症、隨年紀遞減的學習與記憶能力。

輔酶Q10與PQQ
輔酶Q10與PQQ(pyrroloquinoline quinone)都有保護神經,增進認知功能,避免細胞死亡的功能。導致失憶的其中一個原因是中風,輔酶Q10在研究上證實在中風後,會保護海馬迴。

Omega-3脂肪酸
Omega-3脂肪酸是包含DHA與EPA的一大類脂質,可反轉動物因缺血導致的失憶症狀,且治療結束後,記憶力也不會衰退。在人類研究上,已發現補充DHA與EPA可增進人類的工作記憶。


鎂在腦脊髓液的濃度較血液高,顯示它對中樞神經的重要性。動物研究發現,腦部受傷的小鼠,若飲食又缺乏鎂,記憶退化嚴重,補充後就有顯著改善。研究也顯示,輕度到中度阿茲海默症病人,血中的鎂濃度較低。

銀杏
銀杏可防止神經死亡,調控神經傳導。研究顯示它可改善中年人的記憶力,並減緩老年人認知退化的速度。另一項研究則發現,服用銀杏14天後,工作記憶有所提升。

印度人蔘
研究顯示,印度人蔘可促進神經修復、再生與生長。

石杉鹼甲
它可選擇性抑制乙醯膽鹼酯酶,增加體內乙醯膽鹼濃度,對記憶也有正向幫助。一些阿茲海默症藥物也是透過相同機轉治療。研究發現,連續8-24周每天口服300-500毫克的石杉鹼甲,可改善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精神狀態。

長春西汀
可能透過增進海馬迴的神經功能,改善記憶力。

藍莓
藍莓富含類黃酮,可改善腦中血流量及神經功能,許多動物研究都發現飲食中補充藍莓可改善記憶力。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Webmd

Mayoclinic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高血壓應該吃什麼?

高血壓
高血壓指收縮/舒張壓在140/90mmHg以上的情況,是一種相當危險並且廣泛的慢性疾病。但一般建議控制在120/80 mmHg以下,因為超過此數值,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大大上升。

以下的建議,可能會對於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減重
減重被視為對於高血壓有正面幫助的方式。在一些研究報告中,當體重每減十公斤可能可以導致收縮壓下降 5~20 mmHG。

少喝酒
有研究顯示,每日飲酒少於兩杯,可降低收縮壓2-4 mmHg

規律運動
根據研究報告指出,規律運動有可能降低收縮壓與舒張壓 3.2 / 3.5 mmHg

減少熱量攝取
研究顯示,每日減少22-30%的熱量攝取,可降低收縮壓5-10 mmHg/舒張壓 4-6 mmHg

 

攝取以下的營養補充品,可能會對高血壓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膳食纖維
雖然目前還沒有人搞懂為什麼膳食纖維可能可以使血壓下降,但一般推測可能跟攝取較多的膳食纖維可以讓胰島素上升較慢有關。在一些研究中,證明了攝取較多的膳食纖維對高血壓有輕微的改善效果。
蛋白質
研究報告顯示,BMI值較高、中年與高血壓患者,每日多攝取11g的植物性蛋白,可降低收縮/舒張壓達1.4/1 mmHg


過去針對五百位受試者的研究發現,連續8到26週補充鎂可降低舒張壓2.2 mmHg。

山楂
山楂的降血壓效果,可能源自它有舒張冠狀動脈與週邊血管效用,抗發炎與抗氧化能力,還有些微的利尿功用。一項研究顯示,受試者連16週每日補充1200毫克的山楂萃取物,最後舒張壓下降2.6 mmHg。


過去發現,體內較高的鉀離子濃度與較低的血壓有關。適度補充鉀可降低血壓,研究顯示每日補充鉀,持續2-8週可降低收縮壓2.4-5.9 mmHg /舒張壓1.6-3.4 mmHg。


鈣可促進排鈉,平衡其他電解質,可能因此與較低的血壓有關。每日補充1200毫克的鈣,可降低收縮壓1.9 mmHg/舒張壓1.0 mmHg

輔酶Q10
輔酶Q10可讓血管平滑肌正常舒張,降低血壓。研究顯示,連續8週每日補充100-120毫克輔酶Q10,可降低收縮壓11 mmHg/舒張壓7 mmHg。

類胡蘿蔔素
研究發現,血清中的類胡蘿蔔素濃度越高,高血壓風險越低。連續8週每日服用250毫克的類胡蘿蔔素,可降低收縮壓10 mmHg/舒張壓4 mmHg。

綠原酸
綠原酸是從未經烘焙的咖啡豆萃取出來的物質,會抑制自由基的產生,增加血中可用的一氧化氮濃度。連續28天補充185毫克的綠原酸可降低收縮壓5.6 mmHg/舒張壓3.9 mmHg。

葡萄籽萃取物
此物質含有聚合前花青素,能增加一氧化碳生成,抑制刺激血管收縮的酵素作用。連續四週每日攝取150毫克的葡萄籽萃取物,可降低收縮壓12 mmHg/舒張壓 7 mmHg。

石榴
石榴含有可以抗氧化的多酚類物質。每天飲用50毫升的石榴汁,可在兩週內降低收縮壓8 mmHg,持續一年更可降低21 mmHg。

精氨酸
精氨酸是血管擴張劑一氧化氮的主要原料。研究發現,短期補充精氨酸可降低收縮壓6.2 mmHg/舒張壓5.0-6.8 mmHg。

維他命D
維他命D可以抑制腎素的生成,減少血壓升高的情況。每天服用800-2500 IU的維他命D可降低收縮壓3.6 mmHg/舒張壓3.1 mmHg。

維他命K
維他命K在調控體內鈣的重要性極高,它可維持骨內適當的鈣含量,確保骨頭硬度,同時也減少鈣在血管中沉積,早成血管硬化。研究顯示補充維他命K可改善血管鈣化,恢復彈性,降低血壓。

大蒜
大蒜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亦能降低血壓,對高血壓患者的效果尤其顯著。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服用大蒜後可降低收縮壓8.4 mmHg/舒張壓7.3 mmHg。

大豆異黃酮
大豆異黃酮具有協助擴張擴張、改善內皮細胞功能與降低血壓的效果,主要原因可能是它能減少氧化壓力,增加一氧化氮的可用量。研究發現,連續2-24週服用25-375毫克的純大豆異黃酮,平均可降低收縮壓1.92 mmHg,服用三個月以上者收縮壓可降低3.45 mmHg。

魚油
魚油是omega-3脂肪酸的來源之一,omega-3脂肪酸包含EPA與DHA兩種人體必需脂肪酸,但人體內的合成量非常少,需要透過攝取食物補足。一項兩千人參與的實驗,每天攝取3.7克的魚油,發現一般人可降低收縮壓2.1 mmHg/舒張壓1.6 mmHg,對高血壓患者更顯著,可降低收縮壓4 mmHg/舒張壓2.73 mmHg。

乳清蛋白胜肽
它具有抗氧化功能,在體內分解成小分子後,也是血管張力素I型轉化酶(ACE)的抑制物,幫助血管舒張降低血壓。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Bloodpressureuk

Webmd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退化性關節炎應該吃什麼?

退化性關節炎
退化性關節炎是一種退化性疾病,多數是許多因素交互作用導致,最常見的就是肥胖與氧化壓力。

以下的建議,可能會對於退化性關節炎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葡萄糖胺
葡萄糖胺可協助軟骨基質留住更多水份,確保它有足夠的彈性及韌性維持功能
。研究顯示,葡萄糖胺可改變退化性關節炎的病況,也能抗發炎,甚至能刺激軟骨細胞生成,修復軟骨。其中,葡萄糖胺硫酸鹽舒緩退化性關節炎的效用較好。

軟骨素
軟骨素跟葡萄糖胺一樣,都是軟骨結構成分之一,可維持軟骨中的黏度、刺激軟骨修復及減緩軟骨的軟骨的破壞。軟骨素能改善病人手部疼痛及僵硬,臨床試驗也顯示,患有退化性關節炎的手指,經補充軟骨素,可改變結構。

玻尿酸
軟骨細胞分泌玻尿酸,是軟骨生成的基本骨架。研究人員認為玻尿酸可控制退化性關節炎,因為它可干擾疼痛的調節物質,抑制會摧毀正常軟骨的關鍵酵素。玻尿酸配合磷脂口服,吸收效率更好。20位口服80毫克玻尿酸的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其疼痛大幅減輕,生活功能大大恢復。

硫化合物
有機硫可強化細胞膜,清除自由基,減輕四肢疼痛及腫脹,防止退化性關節炎惡化。角蛋白是另一種富含硫的化合物,可協助關節修復,刺激抗氧化酵素,本身也是抗氧化劑之一。

S-腺苷基甲硫氨酸(SAM)
研究顯示SAM具有抗發炎、鎮痛、舒緩僵硬,增進退化性關節功能的效用。

Omega-3脂肪酸
西式飲食多半含有大量Omega-6脂肪酸,造成骨頭及軟骨破壞,而Omega-3脂肪酸可抵銷這樣的效應。臨床上,葡萄糖胺搭配Omega-3脂肪酸,可減輕早上起床時的僵硬與疼痛。

磷蝦
磷蝦含有Omega-3脂肪酸,連續七天補充300毫克的磷蝦,可降低C反應蛋白(發炎標記)數值超過15%。補充超過30天,可降低超過30%。服用磷蝦油七天,可降低可舒緩疼痛30%,減輕僵硬超過20%,改善功能受損23%。

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
關節磨損太過嚴重,會露出關節軟骨,造成類似自體免疫的反應。非變性二型膠原蛋白可抑制這種免疫反應,恢復病人部份的生活功能。

大豆及酪梨油
可增加膠原蛋白的生成,促進軟骨修復,減少血液中的促炎性細胞激素。臨床實驗發現它可減少疼痛,改善病人日常功能。

薑黃素
具有抗氧化及抗發炎特性,減少發炎對軟骨的破壞。


有抗氧化、抗發炎及抗微生物特性,補充薑可舒緩患者疼痛,臨床研究口服的薑萃取物可改善退化性關節炎症狀。

乳香萃取物
具有抗發炎、抗關節炎及鎮痛特性,臨床上發現它能減少疼痛、腫脹,改善生活功能及關節可動範圍,同時也能強化軟骨,促進修復。

高麗當歸根
臨床發現,高麗當歸根可抑制發炎、舒緩疼痛。若與普拿疼一起服用,對舒緩疼痛有加成作用。

蛋白質水解酵素
一項針對80位病人的試驗發現,蛋白質水解酵素能夠舒緩疼痛、改善病患功能。其中一種水解酵素叫做鳳梨蛋白酶,每天服用三次,每次90毫克的鎮痛效果,比每天服用兩次,每次50毫克的diclofenac還要好18%。鳳梨蛋白酶還可增加病人關節的活動度。

維他命D
可抑制發炎反應,建議有疼痛的病患天天量測維他命D的數值,最好介於0-80奈克/毫升。

綠茶萃取物
可保護軟骨細胞不受發炎反應侵襲。

局部橄欖油
30位介於40-85歲的退化性關節炎女性患者,連續四周再局部塗抹橄欖油,可舒緩疼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Healthline

Healthcentral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中風應該吃什麼?

中風
中風指的是腦部部分缺氧產生損傷,這是因為腦部血管破裂出血或阻塞,導致部分區域缺乏血中帶來的氧氣所造成。
以下的建議,可能會對於中風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地中海飲食法
傳統的地中海飲食多蔬果、全麥、多魚、少紅肉及甜食,它可降低整體死亡率,包含中風。一項針對七萬女性所做的研究發現,跟多紅肉、多甜食及少量麥類的西方飲食比較起來,地中海飲食可降低缺血性中風。

橄欖葉與橄欖油
具有抗高血壓與抗動脈粥狀硬化的功用。人體實驗發現1000毫克的橄欖葉萃取物可降低血壓。一項法國研究則發現烹飪時使用橄欖油的人,可降低41%的缺血性中風風險。

納豆激酶
研究發現納豆激酶可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連續八周每天接受2000纖維蛋白溶解單位的納豆激酶,可降低收縮壓6 mmHg及舒張壓3 mmHg。納豆激酶可分解纖維蛋白原,可能因此具有抗血栓功能。

肉鹼、乙醯肉鹼、丙醯左旋肉鹼
一項研究發現肉鹼可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的作用,表示它可防止血栓,而肉鹼的濃度又可透過丙醯左旋肉鹼提高。動物實驗證實,乙醯肉鹼可減少缺血性中風造成的損傷。

銀杏葉精華
銀杏葉精華抑制發炎作用,而慢性發炎又可能造成內皮細胞功能不全,導致動脈粥狀硬化。動物實驗發現,缺血性中風的動物因為銀杏葉精華,下視丘的損傷從77%減少到37%。

維他命D
研究發現,維他命D濃度30奈克/毫升的人,其罹患中風的風險最低。維他命D降低血壓的機制,包含改善內皮細胞功能、控制內分泌腺體及調控鈣-磷代謝。

維他命B6, B12與葉酸
維他命B群可降低中風風險達12%,另一項研究則發現補充葉酸可降低中風率8%。

Omega-3脂肪酸
Omega-3可在短期內刺激一氧化氮生成,讓血管擴張,降低血壓。此外,Omega-3亦可降低LDL、減少血小板凝集、發炎等現象,以及動脈粥狀硬化的風險。

大蒜
研究發現,高血壓患者每天攝取10,000微克的大蒜,相當於四葉大蒜的量,可降低血壓。另一篇研究發現大蒜平均可降低收縮壓16mmHg/舒張壓9mmHg。

DHEA
可促進血管擴張,減少內皮功能異常,降低中風風險。一項針對超過300名停經後婦女的研究發現,DHEA可降低中風嚴重性。

維他命C
大量研究發現維他命C可降低血壓及心律。每日服用250毫克的維他命C兩次,可降低收縮壓7mmHg/舒張壓4mmHg。

類黃酮
一篇2012年的研究發現,類黃酮可降低婦女中風風險。另一項動物研究發現,類黃酮可增加腦的血流量達30%,防止缺血型中風。

芸香苷
動物實驗發現,芸香苷會抑制參與血塊生成的蛋白質,降低中風風險。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Stroke

Webmd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骨質疏鬆應該吃什麼?

骨質疏鬆
隨著年紀變大,任何人都有可能得到骨質疏鬆。當身高隨年紀遞減,就可視為骨質流失的警訊,而通常骨質疏鬆都要等到某次跌倒骨折,才會真正意識到。早期預防變得非常重要。

以下的建議,可能會對於骨質疏鬆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大豆異黃酮
研究建議每日攝取54-110 mg的大豆異黃酮,防止骨質流失,降低骨頭再吸收的生物標記。

維他命K
維他命K對於增加骨質有很關鍵的作用,同時也能降低骨質吸收細胞的活性,防止鈣質堆積在動脈管壁。維他命K分成K1與K2,研究顯示K2可作為人體補充錠劑。服用維他命K2可增加骨質密度、減少血液中的骨頭蛋白,避免骨頭在體內任意生成。

維他命D
維他命D會刺激小腸吸收鈣質,促進鈣在骨頭中堆積,減少血管壁的鈣。建議每天服用5000-8000 IU的維他命D劑量。


鈣是骨頭中最種藥的礦物質成分,鈣化合物結晶則是骨頭硬度與強度的來源。補充鈣可以抑制鈣的再吸收,抑制骨質疏鬆。骨質疏鬆風險高的人,每日可能需要攝取1200 mg的鈣。


可同時增加骨質生成,減少鈣質再吸收。研究顯示,每日服用2g含有鍶的strontium ranelate可降低停經後女性發生骨盆骨折的風險,幅度達43%。不過鍶並非人類必需礦物質,過多的鍶會取代鈣,導致骨密度假性增高。


鈣在人體中的運輸,與鎂息息相關。年長的人因為飲食與消化道吸收的鎂較少,所以骨質易出狀況。人體研究證實,補充鎂可增加骨頭生成,減少骨頭再吸收,也因此減少骨折頻率。


硼屬於極微量元素,但它與人體內鈣、鎂的交互作用,對於骨頭健康有很大的影響。研究顯示,每天攝取3-9毫克的硼,對於骨頭健康有助益。


有機矽化合物可以改善骨頭礦物質密度,減少骨質流失。人體實驗顯示,有機矽搭配鈣與維他命D3可改善骨頭蛋白質的生成。

膠原蛋白
膠原蛋白是骨頭的主結構,海綿狀的膠原纖維複合體,加上結晶鹽類,讓骨頭可避免疲勞性骨折。研究顯示,連續一周服用高劑量鈣-膠原蛋白螯合物,可增加股骨重量達9.6%,表示鈣與膠原蛋白螯合在一起服用對骨質改善有加成作用。八周後,服用鈣-膠原蛋白螯合物的人,其股骨強度增加9.9-25%。

抗氧化維他命
氧化態的低密度膽固醇,會造成骨質疏鬆,維他命C和E一類的抗氧化劑,可防止這樣的情況。研究顯示,停經後婦女每日服用600毫克的維他命E和1000毫克的維他命C,在六個月時間內,骨頭礦物質密度較穩定。

Omega-3脂肪酸
魚油中的Omega-3脂肪酸,是很強的抗發炎及抗氧化劑,因此能抑制骨質疏鬆。EPA與DHA則能抑制骨頭再吸收細胞的活性,增加骨頭生成細胞的活性,改善鈣平衡。研究顯示,連續18個月每日補充EPA與GLA,加上600毫克的鈣,可維持脊椎與骨盆的礦物質密度。

薑黃素
它是薑黃的生物活性成分,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及抗發炎作用。研究顯示薑黃素可減少骨頭再吸收細胞的活性,增加停經後的骨質密度以及骨頭強度。

白藜蘆醇
屬於植物性多酚,在許多水果中皆可發現,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刺激骨生成細胞的活性及分化,減少骨頭再吸收細胞的活性。近期還發現白藜蘆醇可提升小腸內維他命D受體的活性,改善鈣的代謝。

小檗鹼
小檗鹼是植物性鹼,可增加骨質密度,促進骨生成細胞的分化。但目前有研究認為長期服用高劑量的小檗鹼,會破壞特定細胞類型的代謝。

酒花
酒花市啤酒苦味的來源,研究發現它能增加骨質密度、預防骨質疏鬆。酒花萃取物則能增強基因表現,以及骨生成細胞的分化。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Medicinenet

Webmd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糖尿病應該吃什麼健康食品?

糖尿病

糖尿病是血糖無法正常控制,產生的高血糖現象,分成第一型與第二型糖尿病兩種。第一型糖尿病為遺傳性疾病,需要靠補充胰島素治療。第二型糖尿病,成因主要是體內對於胰島素的敏感度降低,或者是胰臟無法產生足夠的胰島素,導致於血糖居高不下。空腹血糖在126 mg/dL以上就算糖尿病。

血糖長期偏高時,會產生大量的最終糖化蛋白 (AGEs),會引發許多的併發症,故對於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的建議,可能對於糖尿病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硫辛酸
硫辛酸是強大的抗氧化劑,可減少脂肪堆積,避免胰島細胞遭到摧毀,防止健康人出現糖尿病。口服或注射硫辛酸,也能減少糖尿病患者周邊神經病變。糖尿病患者每日口服800 mg 的硫辛酸,亦能改善疾病造成的嚐到神經病變。

生物素
生物素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增加葡萄糖激酶的活性。葡萄糖激酶是肝臟利用葡萄糖的首個重要酵素。

肉鹼
肉鹼可降低血糖與HbA1c,增加胰島素的敏感度與葡萄糖儲存,同時改善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人體實驗也證實,糖尿病患者服用乙醯肉鹼,可防止或減緩心臟自律神經病變。

肌肽
肌肽是醣化抑制劑,防止糖尿病衍生的神經病變,減少糖化終產物。以下是肌肽對高血糖的保護作用
 減少低密度脂蛋白的糖化與氧化,減少糖尿病導致的血管粥狀硬化
 減少眼睛水晶體的交聯,降低白內障風險
 減少微血管的損傷,降低了糖尿病引發的視網膜病變風險
 肌肽可防止神經失去感覺功能


鉻是糖類代謝重要的微量元素,補充鉻有助於控制第二型糖尿病,亦能改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與脂質代謝。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服用1000微克的鉻,可顯著降低
HbA1c的數值,空腹血糖亦能得到控制。另一項研究在連續兩個月時間裡,每日讓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服用兩次200微克的鉻化合物,發現平均可降低14.6%的空腹血糖值,飯後血糖亦能降低14.2%。

輔酶Q10
輔酶Q10可改善血糖控制,降低血壓,避免氧化壓力損傷。在一項研究裡,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每天服用兩次輔酶Q10,血糖控制變得更好。其他研究則提到它可增加血流,降低HbA1c數值。

DHEA
近期研究發現DHEA可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改善乾的葡萄糖代謝。研究發現,人體血糖越高,DHEA越低。

不飽和脂肪酸
總體來說,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壓與三酸甘油酯,緩解糖尿病造成的併發症,且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的量。
 Omega-3可從海洋生物油獲得,可降低三酸甘油酯,減少發炎反應。
 Omega-6中的其中一種脂肪酸CLA(共軛亞麻油酸),經研究證實每天服用480 mg,可顯著預防糖尿病造成的神性病變,且與硫辛酸共同服用效果較好。

膳食纖維
高纖食物可降低高血糖帶來的損傷。一項研究讓糖尿病患者食用含有25克的膳食纖維的餐點,發現高纖維飲食血糖值降低了10%。它亦能為患者帶來飽足感,避免過度進食,且因為較不易消化,也比較不容易餓。不過要改採高纖維飲食必須按部就班,讓胰島素習慣較低的血糖值,同時也給腸道適應的時間。

類黃酮
類黃酮是一種有效的抗氧化劑,可降低高血糖造成的傷害。


糖尿病患者多半缺乏鎂,主因是疾病本身與藥物的影響,研究顯示補充鎂可改善血糖控制的成果。

NAC (N-乙醯基半胱氨酸)
NAC是一種強抗氧化劑。實驗顯示,NAC可保護罹患糖尿病大鼠免於心臟病,減少內皮細胞損傷與氧化壓力。

水飛薊素
水飛薊素可增加糖尿病動物的胰島素濃度。一項人體試驗發現每日接受600毫克水飛薊素的病人,其空腹血糖平均從190 mg/dL降到174 mg/dL,HbA1c也跟著下降,空腹時胰島素的分泌量也連帶降低26%,肝功能亦有所改善,顯示水飛薊素對血糖控制很有幫助。

維他命B3
可修復製造胰島素的貝塔細胞,或阻止貝塔細胞不受摧毀。但由於維他命B3可能影響血糖控制,因此服用時必須密切注意血糖控制。

維他命C
攝取大量維他命C可減少糖化作用,減緩糖尿病的進程與老化,同時亦能保護眼睛,避免山梨糖醇在眼中堆積,造成病變。同時,維他命C也能改善病人的血流,減少發炎作用。

維他命E
維他命E可顯著降低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一項研究發現它可降低心臟自律神經的病變風險。其他好處包含減緩周邊神經病變、預防白內障與幫助血糖控制。

肉桂
肉桂是強抗氧化劑。它可增加細胞的胰島素受體,促進葡萄糖攝取,在體外實驗發現,肉桂可讓胰島素所媒介的葡萄糖代謝增加20倍,進而降低血糖值。長期使用肉桂的問題在它會產生高反應性的乙醛,但服用水溶性的肉桂萃取物可避免這個問題。近期的試驗發現,練續兩個月每天攝取500mg的肉桂萃取物,可降低空腹血糖12

褐藻與墨角藻
兩者可抑制澱粉分解成葡萄糖單元,藉此幫助血糖控制。研究顯示,每日服用一次500毫克的墨角藻與海藻,可增加胰島素活性,並降低飯後血糖達48%。

非洲芒果
非洲芒果可抑制碳水化合物轉變為葡萄糖,一項研究發現,第二型糖尿病患者食用非洲芒果後,三酸甘油酯可降低16%,總膽固醇降低30%,LDL降低39%,血糖也降低38%。

白腎豆萃取物
白腎豆萃取物可抑制澱粉酶,實驗證實,白腰豆萃取物,可在受試者食用50克碳水化合物之後,降低血糖值達67%。

綠咖啡萃取物
綠咖啡所含的氯原酸與咖啡酸兩種成分,對血糖控制很有幫助。其中氯原酸可抑制肝糖轉換回葡萄糖,在一項研究中,每日攝取90克的氯原酸,可降低血糖15-20%。另一項研究中,發現綠咖啡萃取物,可讓受試者飲用100克葡萄糖泡成的糖水後,在半小時內降低24%的血糖值。

大蒜
大蒜及洋蔥所含的蔥成分,是抗氧化的關鍵。可透過以下幾種方式降低糖尿病併發症風險:
 減少氧化壓力
 降低心血管風險,如血管硬化
 降低血壓
 改善膽固醇組成

綠茶
綠茶所含的成分,有很好的抗氧化效果,尤其可對抗胰臟與肝臟毒素。研究也顯示,綠茶的成分可抑制飲食造成的肥胖,間接降低糖尿病與代謝疾病的風險。

維他命D
超過一萬兩千位孕婦接受實驗,發現維他命D對第一型糖尿病的發生有預防效果。它也能減緩胰島素敏感性下降的速度,延遲第二型糖尿病的發生。研究發現,血糖稍高的年長者,每日服用700IU與500毫克的鈣,三年後得到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銀杏
銀杏可防止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降低體內自由基,改善血液黏度。一項研究發現,連續三個月每日攝取120毫克的銀杏,提高肝臟的胰島素使用率,改善血糖控制的情況。

藍莓
藍莓因為含有大量的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且能抑制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研究顯示,有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食用藍莓,血糖值可降低37%。另一項針對肥胖者的研究發現,連續服用六週藍莓果汁,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達22.2%。

歐洲越橘
研究顯示,歐洲越橘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病變,增加血管通透性,減少出血。

參考資料 –

Life Extension

Webmd

Medicinenet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心血管疾病應該吃什麼?

動脈粥狀硬化與心血管疾病
內皮功能異常是所有血管疾病的主因,讓內皮功能異常包含低密度膽固醇增加、三酸甘油酯上升、高血壓、高血糖、維他命K不足等等原因。心血管疾病常高佔死亡原因的前幾名。
以下的建議,可能對於動脈粥狀硬化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Omega-3脂肪酸
研究發現它可降低三酸甘油酯、血壓,並改善內皮功能,避免血管疾病。一項563位老年人參與的研究發現每日補充2.4克的Omega-3脂肪酸可改善動脈彈性。一項16人參與的研究則顯示每日服用2克的Omega-3脂肪酸,可顯著改善動脈舒張。

丙醯左旋肉鹼(PLC)
PLC對於粒線體的脂肪酸運輸非常重要,而心肌細胞70%的能量來自脂肪燃燒,因此PLC對於心臟的正常運作有所貢獻。另一項動物研究發現PLC顯著改善被餵食高膽固醇食物的兔子健康,其血管中的斑塊厚度、三酸甘油酯、泡沫細胞的生成都顯著減少。PLC還會增加動物血管的一氧化氮製造量,幫助血管擴張,降低血壓。

L-精胺酸
L-精胺酸是內皮層裡一氧化氮的前驅物,研究發現80位每天補充3克L-精胺酸的患者,其行走距離與速度皆增加。另一項研究發現,L-精胺酸可改善冠狀動脈病患的肱動脈擴張

輔酶Q10
它直接參與能量單元ATP的生成,對於心臟的功能至關重要,但輔酶Q10的量隨著年紀下降。日本研究發現,輔酶Q10濃度較低的老年人,其心臟疾病較為嚴重,補充輔酶Q10可改善病人血中與心臟組織內的輔酶Q10濃度。除此之外,輔酶Q10還是強氧化劑,是對抗LDL氧化的第一線防禦,氧化態LDL常造成內皮功能異常。

石榴
人體中的PON-1酵素可維持HDL在還原態,但隨著年紀增加PON-1會下降,石榴可增加PON-1活性,抑制氧化與發炎反應,阻止血管硬化的進程。研究發現連續兩周飲用石榴汁,可減少LDL堆積,並增加PON-1活性20%。容易動脈硬化的小鼠補充石榴後,LDL氧化情形減少90%。

硫辛酸
這種天然的抗氧化劑,也是脂質、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代謝的輔酶。它可還原維他命C與穀胱甘肽等抗氧化劑,在動物與人體實驗中皆發現能改善內皮功能。硫辛酸與維他命E、輔酶Q10、肉鹼共同作用的效果最好。

大蒜
大蒜可降低發炎反應以及膽固醇對於內皮層的破壞。一項152人參與的實驗,發現給予高劑量大蒜的人,四年內血管中堆積的斑塊沒有增加,少部分患者的斑塊還減少。作者結論是大蒜不只能防止斑塊生成,還能減少原先堆積的斑塊。

銀杏
研究顯示銀杏會減少LDL氧化,改善內皮功能。接受心臟繞道手術的病人,每天服用兩次120毫克的銀杏萃取物,減少了11.9%的斑塊生成,並縮小斑塊尺寸達24.4%。銀杏同時還增加了內生性抗氧化酵素。

白藜蘆醇
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可刺激內皮系前驅幹細胞的生成,增加新生內皮細胞,改善血管內皮組織的健康。它可減少LDL的氧化,減少血小板凝集,促進小動脈舒張,這些都能避免動脈粥狀硬化的出現。

槲皮素
法國人雖常食用高脂肪食物,但研究發現紅酒的槲皮素,具有強力抗氧化功效,也能增加一氧化氮的生成,抑制內皮增生,動脈粥狀硬化也就難以生成。

綠茶萃取物
綠茶有抗氧化與抗血小板凝集功能,常用於降血壓與膽固醇。一項針對抽菸者的研究發現600毫升的綠茶可降低發炎生物標記、減少氧化態膽固醇。一項日本203人參與的研究發現,患者喝的綠茶越多,得到冠狀動脈疾病的風險越低。

維他命C
它可抑制氧化壓力造成的損傷,抽菸者每日補充500毫克的維他命C,氧化壓力會降低。

維他命K
它可抑制血管鈣化、防止血管疾病。動物實驗中,研究人員給予wafarin中和掉維他命K,導致小鼠血管嚴重鈣化,這證實了維他命K的抗鈣化功能。荷蘭一項追蹤了7-10年的研究,發現維他命K2攝取量最高的三分之一,死於血管疾病的風險降低了57%。

維他命E
維他命E可抑制脂質過氧化作用、抑制平滑肌增生與血小板凝集、減少細胞激素生成等與血管硬化有關的過程。一項超過33萬個停經期女性參與的追蹤研究,發現飲食中攝取較多維他命E,可顯著降低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菸鹼酸
菸鹼酸可減少VLDL的數量,連帶減少易氧化的LDL型態,並增加HDL。菸鹼酸還能改善內皮功能,增加一氧化氮合成酶的活性。此外,菸鹼酸也能顯著降低血管疾病與心臟病發風險。3000位曾心臟病發的患者,連續六年每天服用3000毫克的菸鹼酸,降低非致死性心臟病發風險27%,中風病例則減少26%。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WebMD

Medicinenet.com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失眠應該吃什麼?

失眠
失眠可能導因於荷爾蒙失調、身體健康有狀況、情緒不穩定、藥物、喝提神飲料或是生活型態不正常所致。

以下的建議,可能對於失眠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胺基酸與荷爾蒙

褪黑激素
由松果體製造的荷爾蒙,也是調控生理時鐘的節律器,高濃度褪黑激素與正常睡眠時間有關。研究顯示,失眠老人的血清褪黑激素濃度,較沒有失眠的老人低上許多。研究發現,褪黑激素可減少入眠時間,其他研究則發現褪黑激素可改善睡眠品質。

L-色胺酸
L-色胺酸是血清素與褪黑激素的前驅物,補充L-色胺酸可能增加褪黑激素的生成量,幫助睡眠。動物研究發現L-色胺酸可導致核心體溫降低、炎性細胞激素分泌量下降等有助睡眠的反應,且L-色胺酸也能舒緩某種程度的憂鬱症,避免失眠惡化。

礦物質


鎂在細胞間溝通與心律調節上有重要角色。限制睡眠,細胞內的鎂濃度就會下降。研究發現,同時補充鎂、鋅與褪黑激素可幫助老人入睡。研究也發現,特定的鎂化合物可以穿過血腦屏障,促進睡眠。


研究發現,身體中鋅濃度最高的女性,睡眠時間較最低的女性長。過動症的孩子,也可透過補充鋅、鎂與omega-3脂肪酸加速入睡。

藥草

纈草
纈草可以影響腦中的GABA系統,降低大腦活動,幫助睡眠也能改善睡眠品質。其中一項研究發現它能拉長慢波睡眠的時間,這段時期被認為是睡眠最棒的時段。一般劑量為睡前一到兩小時服用300到600毫克的纈草。

甘菊
甘菊常泡成茶幫助睡眠,大鼠實驗發現甘菊有些微催眠效果。另一項研究則顯示甘菊可改善失眠者白天的精神狀態。

西番蓮
西番蓮的催眠與抗焦慮效果很顯著,它的活性成分會跟腦中的GABA與鴉片系統作用。動物實驗發現西番蓮能降低焦慮反應。

印度人蔘
動物實驗發現印度人蔘對舒緩焦慮與壓力有很大的幫助,由於情緒常是失眠的原因之一,印度人蔘穩定情緒的功效對於助眠也有所幫助。

檸檬香蜂草
傳統上認為,檸檬香蜂草具有穩定情緒,緩解焦慮的效用。一項雙盲隨機試驗,發現給予600毫克的檸檬香蜂草顯著增加了受試者自我評估的冷靜分數。而檸檬香蜂草結合纈草,在一項研究中改善了81%的兒童睡眠。

薰衣草(芳香療法中的必須精油)
研究發現薰衣草可改善睡眠品質與起床後的昏昏欲睡感。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Webmd

Sleepeducation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抗老化應該吃什麼健康食品?

slowage

抗老化

老化是人體自然而然衰退的症狀。生活上抗老化的最佳方法,就是控制熱量攝取,抑制自由基與減少發炎反應。

以下的建議,可能對於抗老化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荷爾蒙

睪固酮
睪固酮除可維持男性與女性的性慾,還可協助維持肌肉質量、肌肉強度與骨質密度。

雌激素與黃體素
兩種荷爾蒙可維持女性性慾、骨質密度與強度、精神狀態,對抗停經症狀。近期有研究指出雌激素對於與年齡有關的記憶力喪失有幫助。

褪黑激素
由松果體製造,是強抗氧化劑,也是調控生理時鐘的節律器。研究顯示,維持年輕時的褪黑激素濃度,可減少與年紀有關的退化性疾病。

維他命B群

葉酸維他命B6維他命B12
三者可抑制高半胱氨酸所增加的心血管風險,研究發現高半胱氨酸會讓血液更易凝結,生成栓塞,增加因心臟病發死亡的風險。

抗老化補充劑

輔酶Q10
輔酶Q10在粒線體中,促進脂肪與醣類氧化,老年人的輔酶濃度要年輕人低50%,越來越多研究顯示缺乏輔酶Q10與粒線體異常病症有關。

阿斯匹靈
最常造成殘障與死亡的原因是血栓,阿斯匹靈可抑制血液凝集,使血流更順。

肌肽
人體內壽命較長的神經細胞與肌肉細胞,胞內所含的肌肽濃度最高。肌肽濃度會隨年紀遞減,在10到70歲之間會減少63%,反映在肌肉功能減退與肌肉質量變少。肌肽也是酸鹼值的緩衝物,能避免肌肉細胞膜在出力時的酸性環境下氧化。肌肽也能提升心臟對於鈣的反應,強化心臟收縮。

魚油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研究發現EPA與DHA等Omega-3脂肪酸,有降低冠狀動脈疾病的傾向。一份最新的政府報告引用了魚油降低三酸甘油酯的功效。

綠茶萃取物
綠茶萃取物可維持細胞DNA與細胞膜完整性。數十年的研究發現綠茶萃取物可抑制非必要細胞的增長。綠茶中含有兒茶素,其中名為EGCG的兒茶素,具有最強的抗氧化功效,是維他命C與E的25-100倍。

硫辛酸
硫辛酸可中和粒線體中的自由基,具有很強的抗氧化功能。硫辛酸也能幫助身體回收像是維他命E等等的抗氧化劑,讓他們回復到可中和自由基的狀態。硫辛酸亦能夠減少血中過多的葡萄糖所導致的糖化損傷。

PQQPyrroloquinoline Quinone)
PQQ可活化基因,增加粒線體生成,同時保護粒線體,維持其正常運作。

白藜蘆醇
白藜蘆醇可能是維持身體健康與長壽的最有效化合物。研究發現白藜蘆醇可增進胰島素敏感性、增進粒線體功能、減少發炎因子的表現。

乳清蛋白
許多人認為乳清蛋白是運動員才需要,但研究顯示,乳清的功效與限制熱量攝取有相似之處,且能增強免疫功能。

限制熱量攝取
1930年以來,動物實驗就發現,維持飲食中各種營養素,但減少總熱量攝取,可大幅增加動物的壽命。雖然這種飲食法效果顯著,但多數人難以維持。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Health

WebMD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癌症應該吃什麼?

癌症
癌症除手術與化療外,仍有些輔助療法可協助對抗癌症。

以下的建議,可能對於癌症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硫辛酸
它是非常強的抗氧化劑,抑制自由基的能力非常強,同時增強其他抗氧化劑的效用,可讓維他命C、維他命E、穀胱甘肽與輔酶Q10再生,持續抗氧化。動物研究中,它可增加穀胱甘肽的量達30-70%,大量表現在肺、肝、腎等器官。另外,它能抑制基因表現,讓大鼠罹癌後能多存活25%的時間。研究也發現,硫辛酸輔助cyclophosphamide與vincristine化療藥物,可降低藥物副作用,且不會降低藥效。

芹菜素
卵巢癌: 芹菜素可抑制卵巢癌的血管新生,小鼠身上則可抑制卵巢癌增值與轉移。

胰臟癌: 芹菜素可抑制癌細胞賴以為生的葡萄糖來源,餓死癌細胞,且能提升化療藥物gemcitabine的治療效果。

乳癌: 會刺激乳癌細胞凋亡,抑制細胞增生與基因表現。研究發現芹菜素與化療藥物paclitaxel有協力作用。

肺癌: 研究發現芹菜素會抑制癌細胞新生,增強化療藥物的效力。

大腸癌: 芹菜素會刺激大腸癌細胞凋亡,抑制細胞生長。動物研究發現芹菜素可減少癌轉移。

精氨酸
研究發現精氨酸可增加白血球數量,增強免疫反應。另外,精氨酸也會調控數種胺基酸的產量,藉以產生胺基酸不平衡,抑制癌細胞增生,動物研究發現它可抑制肺與肝癌的轉移。。

蝦青素
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可中和自由基,減少DNA損傷,降低細胞會轉化成癌細胞的機率。動物實驗顯示蝦青素可防止大腸癌、乳癌、骨癌的發生,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作用。

黃耆
肝癌: 動物實驗顯示,黃耆顯著抑制小鼠的肝癌細胞增生。

白血病: 臨床試驗顯示黃耆加速慢性骨髓系白血病的細胞凋亡。

乳癌: 臨床試驗發現黃耆能夠抑制乳癌細胞增生。

肺癌: 2003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黃耆讓肺癌患者的一年存活率高了16.8%

化療: 研究顯示,黃耆可讓化療的患者,維持較高的白血球、血小板數值,減緩化療的不適,改善化療病人的生活品質。

藍莓
藍莓含花青素,其萃取物可抑制DNA損傷,避免細胞轉化為癌細胞。藍莓萃取物在大鼠乳癌試驗中,發現能縮小癌細胞體積達40%。藍莓萃取物還能抑制癌細胞血管新生、癌細胞擴散或轉移,促進細胞凋亡並保護細胞不受化療影響而死亡。

類胡蘿蔔素
類胡蘿蔔素具有抗氧化特性、抑制細胞增生與防止細胞轉化成一系列的惡性細胞。運用類胡蘿蔔素抗癌的時候,混合多種類胡蔔素的效果較好。番茄紅素可防護前列腺、胰臟、消化道及大腸癌。角黃素可以加速細胞凋亡,抑制細胞生長。一項研究發現血中類胡蘿蔔素最低的四分之一女性,得到乳癌的風險是最高的四分之一女性的兩倍。

咖啡
咖啡中的綠原酸,可避免DNA損傷,造成細胞老化與轉化為癌症。2004年的大鼠研究,發現咖啡誘發肝癌細胞凋亡、減緩肝癌擴散與防止癌症轉移到肺部。研究發現,每天喝六杯咖啡的男性,可降低18%的前列腺癌風險。每天喝三杯咖啡的人,與只喝一杯咖啡的人相比,得到口腔、咽喉與食道癌的風險降低40%。

共軛亞麻油酸
是種微量脂肪酸,可抑制癌症生成與轉移,促進細胞凋亡。研究顯示,共軛亞麻油酸可防護乳癌,大鼠暴露在高劑量致癌原,若有補充共軛亞麻油酸,僅有50%的大鼠得到乳癌,未補充的族群則有93%。

參考資料 –
Lifeextension

Webmd

Medicalnewstoday

免責聲明 –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