鍶, Strontium

 

Celestine-240021

鍶是一種金屬礦物質。人體中99%的鍶都存在於骨骼中,因此,補充額外的鍶,似乎也能幫助關節的膠原與軟骨形成。而一種稱為雷奈酸鍶(strontium ranelate)的物質可以促進骨骼形成、減少骨質流失,部份停經婦女會服用這種物質,但是,食物中的鍶是否可以發揮相同效果仍有待證實。

另外有些研究者發現,若飲用鍶含量較高的水,可減少蛀牙發生的機會。

人們可經由食物的攝取來補充鍶元素,如海鮮、全脂牛奶、麥糠、肉類、根莖類蔬菜等食物中皆含有鍶。

t1

  • 注射某種型態的鍶可以降低骨癌患者的痛楚。
  • 鍶可以降低牙齒敏感程度,故某些牙膏內有添加氯化鍶。
  • 雷奈酸鍶可協助預防治療骨質疏鬆症。
  • 在其他藥物效果不佳的情況下,鍶被用來治療前列腺癌。
  • 有初步研究認為鍶可以用來治療蛀牙以及骨關節炎,然而還需要更多研究加以證實。

 

t2

  • 作為處方藥、按照醫師指示量服用的鍶大致安全。
  • 含鍶牙膏已經通過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核准。
  • 過量的鍶可能會傷害骨骼。
  • 孕婦與哺乳婦女可使用抗敏感牙膏,副作用不大。然而過量鍶對孕婦及哺乳婦女的副作用尚不清楚,這些人應避免服用鍶補充品。
  • 鍶-89有放射性,會影響胎兒,對懷孕哺乳婦女絕對不安全,應避免接觸。
  • 過量鍶對兒童的副作用尚不清楚,兒童應避免服用鍶補充品。
  • 鍶透過腎臟排出體外,腎功能不好者體內可能會累積過量鍶,這些人應避免服用鍶補充品。
  • 鍶會些微增加凝血風險,凝血疾病患者應避免服用。

 

t3

  • 抗敏感牙膏中的鍶含量甚微,副作用不大。
  • 鍶補充品仍無確切建議劑量數據,服用前請諮詢醫藥專業人士。

 

t4

  • 制酸劑會影響鍶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鍶會黏結在部份抗生素上,影響吸收量。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詳情請詢問醫藥專業人士。
  • 男性賀爾蒙與女性荷爾蒙會影響人體內鍶的代謝。

 

參考資訊-

Drhoffman.com
GHC
Lenntech.com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錳, Manganese

Mangan_1-crop錳是一種礦物質,人體需要微量的錳來維持各種功能運作順利,包括處理膽固醇、碳水化合物以及蛋白質的生化程序,以及骨骼的形成都需要錳參與運作。

通常錳是由食物中攝取。堅果類、豆類、種子、茶、全穀類、綠色葉菜等食物都富含錳。

 

t1

  • 錳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缺乏錳會造成一些症狀。
  • 骨質疏鬆症可服用鈣鋅銅錳等礦物質複合製劑加以預防,對骨質流失有一定的效果。
  • 目前有研究指出服用含錳在內的礦物質製劑可以減少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包括哭泣、焦慮、寂寞感、易怒、憂鬱以及壓力感。然而目前並不能證實其效果主要來自鈣質還是錳。
  • 部份人認為可用錳治療貧血。

 

t2

  • 大部份成人按照建議劑量服用似乎副作用非常低。
  • 過量的錳會造成許多健康風險,例如可能造成抽搐症狀。
  • 過量錳對孕婦及哺乳婦女的副作用尚不清楚,然而錳維必須營養素,應嚴格按照建議量攝取。
  • 慢性肝病患者體內無法排除錳,過多錳累積之後可能造成抽搐以及精神方面的問題,這些人必須小心攝取錳。
  • 缺鐵性貧血患者身體會吸收更多錳,這些人必須小心攝取錳。

 

t3

  • 骨質疏鬆患者每日服用5mg(毫克),配合1000mg的鈣、15mg的鋅,以及2.5mg的銅。
  • 維骨力等關節用營養補充品中也含有錳,使用時也必須小心用量,以免超過上限。
  • 錳的每日適當攝取量:0至6個月,3mcg(毫釐克);7至12個月,600mcg;1至3歲,1.2mg(毫克); 4至8歲,1.5mg;9至13歲男孩,1.9mg;14至18歲男孩,2.2mg;9至18歲女孩,1.6mg;19歲以上男性,2.3mg;19歲以上女性,1.8mg。
  • 14至50歲懷孕婦女每日適當攝取量:2mg;哺乳婦女每日適當攝取量:2.6mg。
  • 建議的每日攝取上限:1至3歲,不可超過2mg;4至8歲,不可超過3mg;  9至13歲,不可超過6mg;14至18歲,不可超過9mg; 19歲以上,不可超過11mg;否則會造成健康風險。

 

t4

  • 錳會影響部份抗生素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1至2小時以上,詳情請詢問醫藥專業人士。

 

參考資訊-

WebMD
Lenntech.com
Organicfacts.net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釩, Vanadium

Vanadium_(23_V)釩是由某些生物體內酵素所組成一種礦物質,由於它化合物漂亮的顏色令人聯想起北歐美之女神而得名。

已知某些釩的化合物可產生類似胰島素的效應,或加強胰島素的效應,而目前許多臨床實驗正在證實利用釩來治療糖尿病的可行性。

人通常透過食物攝取,如香菜、龍蝦、蘿蔔、萵苣、草莓、沙丁魚、小黃瓜、蘋果、花椰菜、番茄、馬鈴薯等。此外,也能從魚、肉類、大豆、玉米、橄欖油、亞麻油、花生、穀類製品獲取到釩。

t1

  • 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利用,治療二型糖尿病。
  • 有些人利用它來治療心臟病、高膽固醇、水腫、預防癌症等等,但目前仍未有壓倒性的醫學證據證實。

 

t2

  • 成人在短期間內每日服用1.8mg(毫克)以下的釩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
  • 在高劑量使用時,釩會帶來腹部不適、腹瀉、噁心、放屁等副作用,更嚴重者則會出現綠舌頭、疲倦以及神經系統問題。
  • 長期大量使用釩可能造成腎臟疾病。
  • 釩有可能會降低血糖。使用釩的糖尿病患者要密切監控血糖值。
  • 為避免未知的可能副作用,小孩、孕婦與哺乳婦女應盡量從食物中攝取,而避免服用釩補充品。

 

t3

  • 一般人每日飲食中約可攝取到6至18mcg的釩。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上限:成人應每日攝取1.8mg以下,否則會造成健康風險。嬰兒、小孩、孕婦與哺乳婦女的上限未設定,這些人應透過食物攝取。

 

t4

  • 糖尿病藥物與釩都會降低血糖,不可一同服用。
  • 抗凝血藥物與釩都會降低血液凝結速度,不可一同服用。

 

參考資訊-

About Health
Livestrong/
Lenntech.com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鋅, Zinc

2397489284_a94876fdc0_o
鋅是一種金屬礦物質,人需要攝取微量的鋅來維持多種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例如傷口復原、免疫功能、凝血、甲狀腺功能等。視力也須要有一定的鋅來維持,人的眼部通常有高濃度的鋅。人成長的過程也需要鋅的參與。

若人體長期缺乏鋅,容易導致神經病變、腹瀉、毛髮禿少、情緒不穩。此外,鋅的缺乏對男性尤其影響重大,將會導致睪丸發育不良、貧血、免疫力低落等問題。

缺鋅風險較高的人包括:過度節食者、素食者、消化道手術或疾病的患者以及鐮刀型貧血患者。

因此,藉由食物的攝取來補充體內的鋅,顯得格外重要。一般來說,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也含有豐富的鋅,例如堅果類,牡蠣蟹貝類等海產,肝臟,肉類,蛋類和牛乳。

 

t1

  • 防止因為血中鋅濃度過低而出現的各種症狀,例如腹瀉、腸道無法吸收食物營養、肝硬化。
  • 使用鋅錠劑可以縮短感冒時程,但對預防感冒似乎沒有效果。
  • 使用含鋅的多種複合礦物質,可以減輕更年期後的女性骨質疏鬆。
  • 鋅可與其他藥物配合治療眼部疾病老年黃斑病變
  • 有人利用鋅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 可配合其他藥物治療痲瘋病。
  • 製成藥膏可治療單純疱疹病毒。
  • 對厭食症有一定效果。
  • 可預防治療胃潰瘍。
  • 協助治療發展中國家營養不良兒童的肺炎。
  • 某些人認為鋅可以增加男性性功能。 

t2

  • 大部份成人每日經口或在皮膚上擦拭40mg以下的鋅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不過某些人長期使用會發生噁心、腹瀉、嘔吐、腎及胃傷害、口中出現金屬味等症狀,建議還是要在專業人士指導下使用。
  • 服用超高劑量的鋅風險很大。某些人會出現發燒、咳嗽、胃痛、疲倦等問題。每日服用100mg以上的鋅,或者連續服用鋅補充劑10年以上,可能增加患前列腺癌的風險。服用450mg以上的鋅,會產生血鐵帶來的各種疾病。服用10-30克鋅可致命。
  • 含有鋅的噴鼻劑可能會讓人失去嗅覺。
  • HIVAIDS)患者使用鋅可能會縮短壽命。

 

t3

  • 每日適當攝取量:06個月,2mg(毫克)73歲,3mg48歲,5mg913歲,8mg14歲以上男性11mg1418歲女9mg19以上8mg1418懷孕13mg19歲以上懷孕女性,11mg1418歲哺乳女性,14mg19歲以上哺乳女性,12mg。
  • 攝取鋅的安全上限:06個月,4mg(毫克)712個月,5mg13歲,7mg48歲,12mg913歲,23mg14歲以上男性,11mg1418歲(包含懷孕及哺乳女性)34mg19歲以上(包含懷孕及哺乳女性)40mg

 

t4

  • 鋅與鎘在自然界中經常伴隨存在,故鋅補充品通常也會含有鎘的成份。高劑量的鎘很可能會造成腎衰竭。應選用鎘相對較低的補充品,例如葡萄糖鋅。
  • 鋅可能會影響某些抗生素的吸收,應相隔數小時服用,詳情請諮詢醫師。

 

參考資訊-

medicalnewstoday
Organicfacts
ZP Tech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鉻, Chromium

Chromium(III)-oxide-sample鉻是一種金屬礦物質,人需要攝取微量的鉻來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作。它可以促進我們身體對胰島素的利用,以維持正常的血糖水準。

人通常從食物中攝取鉻。很多食物當中都含有鉻,包括啤酒酵母、肉類、馬鈴薯皮、起司、全麥麵包、穀類、新鮮水果與蔬菜。此外,飲用硬水以及使用不鏽鋼鍋具做菜都能補充體內的鉻。

而壓力或者長期酗酒將會導致鉻的流失,這也是為什麼只要經常保持心情愉快,利用適當的方式舒緩自身的壓力,便能減少罹患現代文明病及延長壽命的原因。

t1

  • 鉻是必須的礦物質,身體缺乏鉻會造成各種症狀。
  • 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服用吡啶甲酸鉻 chromium picolinate)可降低空腹血糖值、體內胰島素濃度、讓胰島素發揮更大功效。然而醫學報告顯示吡啶甲酸鉻可能並不適合每個糖尿病患者,詳情還需要進一步研究。
  • 某些醫學報告認為服用鉻者體重可能稍微減輕,但不是所有醫學報告都得到相同結果。

  • 輕微憂鬱症患者,在處方藥無效的情形下,試用鉻補充品,情緒似乎有所改善。

  • 腳趾甲鉻濃度太低似乎與心臟病有關,故研究者猜測補充鉻可以預防心臟病,但目前研究尚未完全證實。 

 

t2

  • 成人在6個月內每日服用適當劑量的鉻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
  • 超高劑量的鉻可能造成血液病症、傷害肝腎。
  • 孕婦與哺乳婦女服用適量的鉻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但由於風險未知,還是應該避免服用鉻補充品,盡量從天然飲食中攝取。
  • 某些人對鉻酸鹽過敏,服用鉻補充品會造成皮膚紅腫、鱗屑剝落。

 

t3

  • 每日適當攝取量:06個月,0.2mcg(毫釐克)712個月,5.5mcg13歲,11mcg48歲,15mcg913男孩25mcg913歲女21mcg1450男性35mcg1418歲女24mcg1950歲女25mcg51歲以上男性,30mcg51歲以上女性,20mcg
  • 懷孕婦女每日適當攝取量:1418歲,29mcg1950歲,30mcg;哺乳婦女每日適當攝取量:1418歲,44mcg1950歲,45mcg
  • 209mcg;哺乳婦女每日應攝取290mcg
  • 鉻的服用上限不清楚,曾有少數服用高劑量鉻補充品後肝腎受損傷的報告,但仍無法證實是鉻造成的。小心起見,肝腎疾病患者應避免服用。

 

t4

  • 鉻會降低血糖,所以不應與同樣會降低血糖的糖尿病藥物或胰島素一同使用。
  • 制酸劑會影響鉻的吸收。

 

參考資訊-

Lenntech.com
NLM
Whfoods.com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碘, Iodine

Sample_of_iodine碘是一種礦物質,地球上的碘通常存於海水中,並由海藻等海洋生物收集凝縮,因此人通常透過食物攝取通常為海洋植物,如海帶、海苔、龍蝦等。此外,目前許多食鹽產品中也已經加入碘,使人類也可額外補充碘鹽(如碘化鉀、碘化納)。

缺乏碘會造成各種症狀。甲狀腺需要碘來製造甲狀腺素,若體內的碘不夠,位於頸部的甲狀腺會腫大。此外,因缺乏碘帶來的甲狀腺素不足亦會造成多種嚴重後果,例如使女性停止排卵進而導致不孕、形成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甚至甲狀腺癌。

缺乏碘可能會讓孕婦產生高血壓症狀,甚至生出智能障礙的小孩。碘在胎兒中央神經系統的成長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t1

  • 可以治療甲狀腺亢進。
  • 在輻射洩漏的緊急情況下,由於放射性碘會進入甲狀腺並累積,進而破壞甲狀腺,故服用碘化鉀片可以先讓無放射性的碘充滿甲狀腺,避免放射性碘的進入。
  • 可治療皮膚孢子絲菌病(cutaneous sporotrichosis)。
  • 可預防及治療甲狀腺腫大等碘缺乏症。

 

t2

  • 在短期間內每日服用建議劑量的碘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
  • 某些人對碘過敏。這些人使用碘會造成臉部與唇部血管性水腫、嚴重出血瘀青、發燒、關節痛、淋巴結腫大,最嚴重可導致死亡。
  • 使用過高劑量或長期使用碘會帶來風險,例如甲狀腺問題、口中出現金屬味、牙齒牙齦疼痛、口腔喉嚨發炎、噁心、嘔吐、皮膚問題。
  • 甲狀腺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特別容易出現碘的副作用。
  • 施用在皮膚上時可能會刺激皮膚,造成斑點或過敏性反應。
  • 孕婦與哺乳婦女短期服用400毫厘克(mcg)以下的硒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
  • 甲狀腺疾病患者服用過多碘可能會造成病況加劇。

 

t3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每日攝取量:小孩1至8歲,90毫厘克(mcg);9至13歲,120 mcg;14歲以上,150 mcg。1歲以下嬰兒應盡量由母乳中攝取。
  • 懷孕婦女每日應攝取209mcg;哺乳婦女每日應攝取290mc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上限:1至3歲,不可超過200mcg; 4至8歲,不可超過300mcg;9至13歲,不可超過600mcg; 14歲至18歲,不可超過900mcg;19歲以上,包括懷孕與哺乳婦女,不可超過1100mcg;否則會造成健康風險。

 

t4

  • 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劑不可與碘一同服用。

 

參考資料-

OSU
Whfoods.com
NIH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鎂, Magnesium

maga鎂是一種金屬礦物質。與其他礦物質相比,鎂在人體中較為大量。人的體內平均含有25克的鎂,其中一半在骨骼中。骨骼的生長與維持都需要鎂。鎂對維持肌肉、神經等的功能也很重要。人體的生化反應中,有超過300種需要鎂的參與。

鎂除了有助於人體更充分的吸收鈣與鉀,更可以預防心臟病、糖尿病,並具有降低膽固醇的功效。

人從一般食物中攝取鎂。富含鎂的食物常常也是高纖食物,例如豆類、全穀類、蔬菜、種子、堅果等;乳製品與肉類中亦含有一些鎂。此外,含高礦物質的硬水也是鎂的良好來源。

 

t1

  • 胃酸過多、消化不良,可以用鎂作為制酸劑。
  • 身體完全缺乏鎂會出現各種症狀。
  • 可作為便秘或檢查與手術前的清腸通便劑。
  • 鎂可能可以舒緩經前症候群的症狀。
  • 鎂可以減少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骨骼流失。
  • 鎂可能可以協助中年過重婦女預防二型糖尿病。
  • 二尖瓣脫垂患者在血中鎂濃度過低時會產生一些症狀,可透過攝取鎂減輕。
  • 氯化鎂與氧化鎂可些微降低人體內的低密度脂蛋白(壞膽固醇),些微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好膽固醇)。
  • 鎂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胸痛症狀。
  • 鎂可以預防腎結石的出現,但效果不如氯噻酮( Chlorthalidone)
  • 鎂可以預防因音量過大造成的聽力受損。
  • 某些醫學報告證實,從食物中攝取的鎂可以降低人中風的機率。
  • 注射鎂可以緩解長期疲勞症候群。

 

t2

  • 成人每日服用350mg(毫克)以下的鎂大致安全。
  • 過量的鍶可能會傷害身體,症狀包括心跳不規律、低血壓、呼吸變慢、暈厥,甚至死亡。
  • 孕婦與哺乳婦女攝取適量鎂的副作用不大,請勿過量。
  • 鎂透過腎臟排出體外,腎功能不好者體內可能會累積過量鎂,這些人應避免服用鎂補充品。

 

t3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每日攝取量:小孩1至3歲,80mg(毫克);4至8歲,130 mg;9至13歲,240 mg;14至18歲,男410mg,女360mg;19至30歲,男400mg,女310mg;31歲以上,男420mg,女320m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懷孕婦女每日攝取量:14至18歲,400mg;19至30歲,350mg;31至50歲,360mg。哺乳婦女每日攝取量:14至18歲,360mg;19至30歲,310mg;31至50歲,320m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每日服用上限:0至6個月,不可超過30mg;7至12個月,不可超過75mg;1至3歲,不可超過65mg; 4至8歲,不可超過110mg; 8歲以上,不可超過350mg;否則會造成健康風險。

 

t4

  • 鎂會影響部份抗生素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鎂會黏結在部份抗生素上,影響吸收量。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詳情請詢問醫藥專業人士。
  • 肌肉鬆弛劑、部分抗生素與鎂都會影響到肌肉,造成肌肉問題,應避免同時服用,詳情請詢問醫藥專業人士。
  • 鎂會影響部雙磷酸鹽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鎂會降低血壓,同時服用鎂與降血壓藥。

 

參考資訊-

mercola.com
Web MD
UMM.EDU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鈣, Calcium (碳酸鈣、檸檬酸鈣)

500_mg_calcium_supplements_with_vitamin_D鈣是人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礦物質,是骨骼與牙齒的主要成份 。心臟與神經系統,以及凝血功能也非常需要鈣才能正常運作。因此在人的血液、肌肉以及各種組織中都能找到鈣的蹤跡。而人體骨骼隨時都在分解與重新生長,這個過程也需要鈣的參與。

因此,人們可藉由食物的攝取來補充體內的鈣。富含鈣質的食物包括牛奶與各種奶製品、綠花椰菜、柑橘類果汁、礦泉水,以及以鈣質製作的大豆製品,例如硬豆腐、軟豆腐等。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年紀的增加,體內的鈣似乎會流失,而不同性別與年齡的人對鈣的吸收能力也非常不同,尤其是女性在年紀增長之後,雌激素分泌的減少會造成鈣的吸收能力顯著下降。

t1

  • 防止鈣質缺乏帶來的一系列症狀。
  • 可以治療骨質疏鬆症。40歲以上女性特別有得到骨質疏鬆症的傾向,若飲食中鈣質不夠更會加快其進程。
  • 可預防骨中鈣質流失強度不夠而發生的骨折。
  • 鈣質可減少經前症候群的發生。
  • 讓懷孕婦女腹中胎兒的骨骼健康成長。
  • 減低腎病患者體內的磷酸鹽及腎上腺素濃度。
  • 高劑量的鈣補充品可能可以降低直腸癌的風險。
  • 鈣可以些微降低血壓。
  • 低熱量低脂肪飲食配合鈣可以降低膽固醇濃度。
  • 配合維他命C與維他命D,可以防止兒童氟中毒。
  • 補充鈣質可以減少老年人掉牙齒的機率。
  • 部分醫學報告認為鈣可以減低新陳代謝症候群。
  • 有限的證據顯示鈣質可以防止懷孕後半期孕婦的腿抽筋現象。
  • 某些醫學報告認為鈣質可以控制二型糖尿病的進程。

 

t2

  • 一般人以及懷孕、哺乳婦女攝取適當建議量的鈣質不會有大的副作用。
  • 由於攝取過多鈣質會影響血液中鈣與磷酸鹽的平衡並造成傷害,故應避免。
  • 副甲狀腺功能失調與結節病患者血內鈣質濃度過高,應避免過多攝取。

 

t3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每日攝取量:小孩1至3歲,700mg(毫克);4至8歲,1000 mg;9至18歲,1300 mg;19至50歲,1000 mg;男性51至70歲,1000 mg;女性51至70歲,1200 mg;70歲以上,1200 mcg。1歲以下嬰兒應盡量由母乳中攝取。
  • 懷孕婦女每日應攝取1000m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上限:0至6個月,不可超過1000mg;6至12個月,不可超過1500mg;1至8歲,不可超過2500mg; 9至18歲,不可超過3000mg;19至50歲,不可超過2500mg; 51歲以上,不可超過2000mg;否則會造成健康風險。

 

t4

  • 懷孕與哺乳過程中,母體會將該輸送或轉化到乳汁中提供嬰兒生長所需,故會產生暫時的骨質疏鬆現象,之後會自行恢復。
  • 甲狀腺機能低下的藥品會與鈣質發生相互作用,應間隔4小時以上再服用。
  • 同時使用抗生素頭孢子菌素(Ceftriaxone)靜脈注射以及鈣會傷害腎臟與肺部,嚴重者可能致命。在注射頭孢子菌素後的48小時內絕對禁止服用鈣。
  • 多種抗生素或藥物皆會與鈣產生交互作用,若有服用鈣補充品,看病時請諮詢醫師。

 

參考資訊-

MAYO CLINIC
WebMD
World’s Healthiest Foods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硒, Selenium

sele硒是一種礦物質,硒對人體內的許多作用都非常重要,而且也會增加抗氧化劑的活躍程度。根據目前的臨床研究,硒對於癌症、心臟病、白內障、肝臟疾病、高血壓、老年性疾病有良好之預防與治療作用。

一般來說,人們可以直接透過食物的攝取來補充硒,如雞肉、綠花椰菜、糙米、啤酒酵母、未加工穀物。但是,由於不同地點土壤的硒含量差距甚大,故種出來的農作物硒含量也都各不相同。

 

t1

  • 可以治療橋本氏甲狀腺炎。每日服用200毫厘克(mcg)的硒並配合甲狀腺激素,可以減低造成橋本氏甲狀腺炎的抗體數量。
  • 某些研究報告指出,每日服用某些品牌的硒製劑營養補充品100-200毫厘克(mcg),連續6個月,可以降低 膽固醇濃度。餐與這些研究的人,在進行實驗前有體內硒濃度偏低的現象。

 

t2

  • 在短期間內每日服用400毫厘克(mcg)以下的硒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
  • 過高劑量的硒會帶來風險。其副作用包括噁心、嘔吐、喪失活力、易怒,長期更會掉髮、指甲長條紋、疲倦、噁心、口臭。
  • 長期服用硒似乎與二型糖尿病有關。
  • 孕婦與哺乳婦女短期服用400毫厘克(mcg)以下的硒似乎並無嚴重副作用。
  • 硒似乎會減低精子的活動力,並造成男性不孕問題。
  • 對碘缺乏症患者而言,硒會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故這些人服用硒時必須與碘一同服用。
  • 硒可能會造成接受手術者出血。手術前兩週起必須避免服用。

 

t3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13歲以上的人每日應攝取硒55毫厘克(mcg);小孩1至3歲,20毫厘克(mcg);4至8歲,30毫厘克(mcg);9至13歲,40毫厘克(mcg)。一歲以下嬰兒應盡量由母乳中攝取。
  • 懷孕婦女每日應攝取60毫厘克(mcg);哺乳婦女每日應攝取60毫厘克(mc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上限:6個月以下,不可超過45mcg;7個月至1歲,不可超過60mcg;1至3歲,不可超過90mcg; 4至8歲,不可超過150mcg;9至13歲,不可超過280mcg; 14歲以上,不可超過400mcg,否則會造成健康風險。

 

t4

  • 硒會產生抗凝血作用,應避免與抗凝血藥劑同時服用。
  • 硒會減慢身體分解吸收鎮靜劑巴比妥鹽的速度。

 

參考資訊-

WebMD
World’s Healthiest Foods
Healthline.com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鐵, Iron

iron鐵是人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礦物質,大部份存在於紅血球的血紅素以及肌肉細胞的肌紅蛋白中。它參與了人體各種重要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循環。經由呼吸系統所吸入的氧氣是透過紅血球傳送到身體各處的細胞以供利用,而後所形成的的二氧化碳也是透過紅血球帶出送到肺部呼出。

人通常由食物中攝取鐵質,富含鐵質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牡蠣、大豆、米、燕麥、杏仁、馬鈴薯、肉類、蛋、全麥麵包、胡蘿蔔等,用鐵鍋做菜也能增加食物中的鐵。

 

t1

  • 鐵質可治療慢性疾病帶來的貧血。
  • 某些女性會刻意補充經期流失的鐵質。
  • 體內鐵濃度過低的兒童,補充鐵可以增進其學習效率及記憶力。
  • 可預防骨中鈣質流失強度不夠而發生的骨折。
  • 可減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帶來的咳嗽副作用。
  • 可減少心臟衰竭的症狀。
  • 有些人用鐵質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女性不孕症、口內潰瘍、憂鬱症,或用來增強運動表現以及緩解疲勞,這些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醫學研究加以證實。

 

t2

  • 成人攝取建議量的鐵質副作用很低。
  • 部分人服用鐵質會造成胃痛、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副作用症狀。
  • 副甲狀腺功能失調與結節病患者血內鈣質濃度過高,應避免過多攝取。
  • 攝取高劑量的鐵並不安全,尤其是兒童,有發生過許多攝取超高鐵質的致死案例,每公斤體重攝取60mg(毫克)即可能致命。
  • 懷孕與哺乳婦女需要攝取鐵,但不應超過每日建議上限,否則可能傷害胎兒。
  • 鐵可能會造成胃腸潰瘍惡化。
  • 地中海貧血患者服用鐵質可能造成血液中鐵質過高,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給予體內維他命E濃度過低的早產兒鐵質,會引發嚴重問題,必須先著手處理維他命E濃度過低問題,詳情請諮詢醫師。

 

t3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每日攝取量:7至12個月嬰兒,11mg(毫克);小孩1至3歲,7mg;4至8歲,10 mg;9至13歲,8mg;14至18歲男孩,11mg;14至18歲女孩,15mg;19歲以上男性,8mg;19歲至50歲女性,18mg;51歲以上女性,8mg。1歲以下嬰兒應盡量由母乳中攝取。
  • 懷孕婦女每日應攝取27mg;哺乳婦女14至18歲,10mg;19至50歲,9m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上限:13歲以下,不可超過40mg;  14歲以上,不可超過45mg。這些數字不適用於正運用鐵質治療疾病的患者。
  • 不同型態的鐵質含有的鐵比例不同,不可直接簡單計算份量,詳情請諮詢醫藥專業人士。

 

t4

  • 食物會影響鐵的吸收,最好空腹服用。但空腹服用對胃腸造成的副作用也更強。
  • 鐵會影響部份抗生素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鐵會黏結在部份抗生素上,影響吸收量。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詳情請詢問醫藥專業人士。
  • 鐵會影響部雙磷酸鹽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鐵質口服液可能會讓牙齒變黑。

 

參考資訊-

Betterhealth.vic.gov.au
Healthlinkbc.ca
Health Benefits of Iron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