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指出,音樂韻律與幸福的確有密切關係

2016-08-21_112856

一項澳洲的研究證實了我們可能已經知道但不確定的事情:會去跳舞、聽音樂會的人,生活得較為快樂、幸福。

研究發現,那些主動去參與音樂舞蹈活動(如音樂會、音樂劇、舞會)的人,他們的幸福指數與生活水平比一般人還高。

不過,並不是所有音樂都會有相同(幸福)的結果,不同的音樂模式,會有不同的感受。每個人所喜歡的音樂、感受到舒服的音樂,其類型有所不同。有人可能因為古典樂而開心;但對有些人來說,古典樂卻讓他們開心不起來,可能嘻哈音樂更能讓他們感到快樂。

而音樂,確實能促社會與人際之間的密切關聯。

只是研究也發現,對於音樂來說,演唱會、音樂演奏會不一定讓你更快樂。

同樣是喜歡古典樂的人,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於參加古典音樂演奏會有興趣。有的人喜歡獨自聆聽,有的人願意到演奏廳與大家共同欣賞。即使都欣賞相同類型的音樂,但欣賞的方式也有所不同,帶給每個人幸福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找出音樂讓自己快樂的方式,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

參考資料來源:CNN Health

 

病毒在早上的感染力比其他時段更強更危險!

2016-08-17_171949

英國劍橋大學研究表明,病毒在清晨與早上的威力較強。
如果在清晨、早上時受到病毒感染,那麼患病的程度可能會比較嚴重,
這直接對那些輪班工作者造成很大的影響,
像是大夜班的員工,在清晨時可能還醒著,
如果在此時被病毒所感染,那麼比較容易產生較嚴重的疾病。
而白天相對於下午與晚上,也是比較容易受到病毒感染的時段。

經過動物實驗顯示,早上被病毒感染的機率要比下午與晚上要高出了有10倍之多。
這可能與生理時鐘的運作有關。
這告訴我們一個重要的訊息,
當流感大流行時,人們可能在白天(尤其早上)盡量避免外出至人多的地方,
能大幅減少讓他人感染疾病,以及減少自己被感染的機率。

不過,是否所有病毒都有這樣的特性,尚無法論斷。
無論如何,為了安全起見,早上是病毒肆虐較為嚴重的時段,
最好在這個時段好好保護自己。
而熬夜等缺乏抵抗力的人,更容易在清晨與早上被病毒所感染。
若能完全證實所有病毒都有這樣的特性,也許對於未來大流感的應對會有更好的效果!

參考資料來源:BBC Health

越來越多年輕男性會預先將精子冷凍保存,以防中老年時生出缺陷較多的後代

2016-08-14_103702
經過科學研究指出,父親的年齡對於兒童的影響很大,換句話說,父親的精子在年輕時與較老時期的活動力不僅有差,也可能有比較多的健康問題。瑞典就研究發現,較老來得子的父親,其子女較容易患有精神疾(如自閉症、過動症等)

所以現在有越來越多人,在還無法順利於適婚年齡結婚或遇見另一半時,就選擇將自己的精子存進精子銀行。

男性40歲以上才生育,其後代可能面臨自閉症與精神分裂症的風險會增加,其餘的生理缺陷也會風險較大(如骨骼生長障礙軟骨發育不全。)

基本上,老年男性的精液量、精子活力(如何游泳與和形態),都比年輕時期的精子要衰弱。但如果在年輕時就預先將精子冷凍儲存起來,那麼以後較年長時,即使要生育,利用年輕時期的精子,後代也比較不會有生理與心理疾病的缺陷。

參考資料來源:CNN Health

已有一種新藥出現,能治療貧困地區常見且容易致死的三種寄生蟲疾病!

2016-08-09_233215
現在已經出現一種藥物能夠治療三種致死與常被忽略的感染疾病:
南美錐蟲病、萊什曼原蟲病與嗜睡病。

這三種疾病在貧困地區很容易因為寄生蟲而感染。

嗜睡病是由布氏錐蟲的寄生蟲所致病,它是由采采蠅的叮咬傳播而引起的。當寄生蟲穿透大腦時,會導致人體昏迷與嗜睡,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發現的。

南美錐蟲病(美國錐蟲病)是由克氏錐蟲(Trypansosoma)寄生蟲引起的會導致心臟與消化系統的問題,嚴重會致死。現在已經蔓延到其他大陸。

萊什曼原蟲病是由白蛉叮咬傳播的。它症狀從貧血和發燒開始,然後漸漸破壞鼻子、嘴巴和咽喉等器官,在美洲,非洲和亞洲都有發現。

雖然有一些藥物能治療這些感染,但是太昂貴的,在如南非這種貧困地區實在是不切實際。

後來經過了300萬種化合物的實驗,終於產生了一種新藥,代號為GNF6702 可以治療貧困地區常見的這三種寄生蟲疾病。而且重點是,成本能大幅降低,讓貧困地區也能因為這種新藥而提高存活率與健康。

目前正準備進行人體實驗階段,若能成功完成測試,這種新藥的上市將會讓無法負擔藥品費用的窮苦人民在面對這種疾病時,有更多活下去的機會!

參考資料來源:BBC HEALTH

口腔的健康與身體其他地方的健康息息相關

2016-08-06_132812

基本上,有9成的成年人都有蛀牙,約有將近一半的成年人都患有牙周病,牙周病會導致口腔發炎,嚴重的話會破壞牙齦與牙齒骨。

牙周病會導致口臭、牙齒變色,甚至是牙齒鬆脫,這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問題可能不僅僅只侷限在自己的嘴巴裡,像是口腔發炎,其細菌的作用更可能影響到身體的其他地方。

研究表示,有牙周病的人,罹患糖尿病與心臟疾病的風險較高。而像是血糖升高,也可能會讓牙周病細菌的數量增加,兩者交互影響。

當然,牙齦的疾病本身並不會直接導致某人患有心臟病或糖尿病,但醫學上研究發現,治療牙齦疾病卻可以改善其他疾病的情況。

而使用牙刷遠遠不夠,要對付牙齦與牙齒的細菌,最好配合牙線與其他清洗裝置。很多時候你以為刷牙已經刷得很乾淨了,但用牙線加以清理,還是能清出一堆汙垢殘渣

總之,大家一定要注意,牙齒清潔不是指攸關口腔健康,更會影響身體其他地方的健康。而牙刷與牙線或漱口水等清潔方式多管齊下,再加上定期洗牙,才能真正確保牙齒、牙齦的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CNN Health

癌症治療後的痊癒率每一年都在提升,千萬不要因此對人生絕望!

2016-08-02_001146

一份癌症報告顯示,四十年來在英國有超過17萬曾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人,仍繼續多活個幾十年以上。其實沒有必要因為罹患癌症就對人生失去信心,有很多人其實在經過治療後可以恢復健康。

當然,隨著醫學進步,更好的治療與診斷速度,是癌症存活率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癌症仍有不少副作用,如導致憂鬱症發作,以及為了治療疾病所產生的醫藥費(經濟)問題。有不少人同時要與癌症與憂鬱症對抗,這是很辛苦的事情,但一定要保持信心,相信自己能戰勝疾病。

預防、診斷與治療,這三者對於癌症來說至關重要,且缺一不可。為了減緩癌症患者在確診後與治療中的焦慮與憂鬱狀態(這樣的負面情緒會大大影響癌症的成功治癒率),英國的醫學團隊正努力研發為癌症患者量身訂做的治療計畫,以更全面的治療方案,讓患者對於自己能痊癒更有信心!

大家一定要明瞭一個重要的事實:癌症的治癒率每一年都在逐漸提升。或許在不久的將來,聽到癌症,也許跟聽到感冒一樣不足為奇!只要預防、診斷與治療互相配合,一定能用最有效的方法讓自己重返健康!

參考資料來源:BBC HEALTH

賴床?午睡一覺難醒?這些都代表你的健康出問題。

2016-07-28_001336

現代人睡眠時常不足,所以很多人會藉由午睡來讓自己白天更有精神。

的確,午睡會提振我們精神,讓我們注意力更集中、情緒更穩定。

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建議午睡約20-30分鐘最佳,但超過半小時就不好了,因為它將會擾亂人體生理時鐘,影響夜晚睡眠。

甚至研究發現,午睡與疾病風險增加有關。也就是藉由觀察午睡情況,能幫助我們察覺到健康可能惡化的現象。通常午睡時間越久,越難在半小時內清醒,代表健康狀況可能出問題了。可能是晚上睡眠不足,或是壓力過大導致神經受影響等等。

每晚睡眠如果少於六小時,會對身體健康產生巨大影響。而且這很難用周末大睡一次補足。睡眠不足直接影響體重增加、糖尿病、高血壓、中風,甚至普通感冒機會增加。這些代表人體免疫系統功能失調或下降了!

睡太多也不好。如果你發現自己常常賴床、很難起床,那也是身體健康出了問題。

不過,即使平均有睡6-8小時,也不代表人體就是健康的!如果睡眠質量不夠,那雖然你睡了八小時,但實際上也許只有不到4小時的中度與深度睡眠,這樣身體依然會很疲勞。

所以如何增加自己的睡眠品質,可能重要性遠大於睡眠時間。

 

參考資料來源:CHH HEALTH

“人工甜味劑”會增加飢餓感嗎?

2016-07-26_003659

科學家們已經在動物中發現,人工甜味劑可通過在體內激活飢餓感以刺激食慾。

但英國營養學家表示,這並不意味著人類同樣如此。這需要更多實驗來證明。

不過基本上,低甜味與低熱量的食物可以幫助人們保持體重輕盈與牙齒健康。

澳洲有研究團隊觀察了昆蟲與囓齒動物的食慾與甜味劑的關係,像是有些被餵了含有天然糖的食物,有些則被餵了同樣的低熱量的人工甜味劑。

結果發現,長期食用人工甜味劑,實際上增加了真正營養糖的甜度,這種反應刺激動物們的食慾與飢餓感,讓他們吃更多的食物。

偶就是人工甜味劑的確能刺激食慾。

但…人工甜味劑對我們是有害的?

目前有大量證據顯示人工甜味劑熱量低,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太大負擔。

但因為甜味劑可能促進食慾,增加人們肥胖的機率,故大部分研究都不支持食用人工甜味劑。

若單單以甜度來區分食物的熱量,可能不是很準確的事情。最好是以口感、風味與質地等多重要素,來預測食物的熱量,而非單單靠甜度來判斷。

參考資料來源:BBC Health

保持充足的水分真的能幫助減肥!很多時候飢餓與疲勞其實是因為缺水導致!

2016-07-24_114319

如果你突然餓肚子?試著喝一些水吧。他能幫助你減肥!

雖然這樣的建議並不是新的消息,但目前的研究突然發現這真的很重要,而且有強大的證據顯示這真的很重要!在近1萬名18至64歲的成人研究顯示,多喝水與吃富含水分的水果與蔬菜來保持身體的水分,能幫助我們管理體重,特別是針對肥胖過重的人來說。

一個人若缺乏水分,可能不只有口乾舌燥的情況而已,更可能導致我們的心理、生理和情緒健康受到負面影響。大量研究更表明人的注意力、記憶和情緒可能會被破壞,甚至導致頭痛、便祕與腎臟問題等。

研究發現,保持身體的水分,能更有效地幫助您強化心臟功能與增強肌肉效能,將會有更高的效能專注在工作上,尤其是對那些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25的人來說,效果更明顯。

一個肥胖的人,比起一般人來說需要更多水來保持水分。只要保持充足水分,基本上也不太容易讓人肥胖。(以水充饑是真的有道理,很多時候飢餓不是因為缺乏熱量,而是缺水)

 

如何知道人體需要更多的水分呢?

最直接的徵兆是口乾舌燥,而且更重要的是,許多時候人體飢餓、全身疲勞,其實與缺水有密切的關係。而我們通常不會直接與缺水做連結,導致我們常常忘記補充水分,只覺得單純是餓了或是睡眠不足。

如果尿液顏色呈現暗黃色,也代表你的身體水分不足,需要多補充水,但是不建議用其他飲品來替代補充水分,例如汽水可樂、咖啡等。又或者,你可以食用那些保水性十足的食物,如黃瓜,芹菜,西瓜,胡蘿蔔,李子,蘋果和桃子等等。不僅能維持身體健康補充許多人體所需的營養素,更能幫助補充水分,一舉兩得!

參考資料來源:CNN Health

「貓咪」很可能是人類公共衛生中最重要的防疫武器!

 

2016-07-21_235545

根據美國的研究,對於公共衛生安全來說,老鼠一直是很大的威脅。尤其溫室效應暖冬越來越顯著,鼠類的繁衍也越來越多。

大家一定還記得歷史課本裡面學過的,在歐洲中世紀的歷史當中,黑死病曾經造成了人類很大的滅絕災害。

即使你沒有被老鼠咬到感染病菌,他們尿液與糞便的細菌病毒也會傳播疾病,其皮毛甚至可能透過空調等通風系統到處流通傳播,造成人類生病。

而且老鼠的環境適應力強,全球氣候雖然越變越糟,但老鼠適應力反而越來越高。

美國芝加哥作了很多的滅鼠實驗,發現光是用藥或毒餌很難有效消滅老鼠。

更重要的應該是,人類必須知道如何控制「餵養」老鼠的數量,如控制食物放置的場所。

後來芝加哥政府發現,老鼠的天敵「貓」,真的是最有效的滅鼠工具,也可以說是人類公共衛生最重要的防疫武器之一!

其實早在一萬年以前,就有人類知道要用貓來打擊老鼠這種囓齒動物,雖然由於後來貓變成人類常常飼養的寵物之一,而漸漸削弱了其捕鼠的天性,但透過訓練,仍可以恢復其野性。如此便能透過”野生”(非飼養在個人家中)的貓來減少城市中老鼠的數量。

當地政府也試圖提倡市民們多多飼養貓,以幫助減少鼠患,自動加強公共的衛生。不過不適每個人都喜歡貓,所以當地政府仍在持續關注,並擬定能有效減少老鼠數量的對策。

可以肯定的是,貓真的是公共衛生很大的幫手,如果運用得當的話。

 

參考資料來源:CNN 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