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是人體中一種非常重要的礦物質,大部份存在於紅血球的血紅素以及肌肉細胞的肌紅蛋白中。它參與了人體各種重要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氧氣與二氧化碳的循環。經由呼吸系統所吸入的氧氣是透過紅血球傳送到身體各處的細胞以供利用,而後所形成的的二氧化碳也是透過紅血球帶出送到肺部呼出。
人通常由食物中攝取鐵質,富含鐵質的食物包括動物肝臟、牡蠣、大豆、米、燕麥、杏仁、馬鈴薯、肉類、蛋、全麥麵包、胡蘿蔔等,用鐵鍋做菜也能增加食物中的鐵。
- 鐵質可治療慢性疾病帶來的貧血。
- 某些女性會刻意補充經期流失的鐵質。
- 體內鐵濃度過低的兒童,補充鐵可以增進其學習效率及記憶力。
- 可預防骨中鈣質流失強度不夠而發生的骨折。
- 可減少血管張力素轉化酶抑制劑(ACE inhibitor)帶來的咳嗽副作用。
- 可減少心臟衰竭的症狀。
- 有些人用鐵質來治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憂鬱症、女性不孕症、口內潰瘍、憂鬱症,或用來增強運動表現以及緩解疲勞,這些都還需要更進一步的醫學研究加以證實。
- 成人攝取建議量的鐵質副作用很低。
- 部分人服用鐵質會造成胃痛、噁心、嘔吐、便秘、腹瀉等副作用症狀。
- 副甲狀腺功能失調與結節病患者血內鈣質濃度過高,應避免過多攝取。
- 攝取高劑量的鐵並不安全,尤其是兒童,有發生過許多攝取超高鐵質的致死案例,每公斤體重攝取60mg(毫克)即可能致命。
- 懷孕與哺乳婦女需要攝取鐵,但不應超過每日建議上限,否則可能傷害胎兒。
- 鐵可能會造成胃腸潰瘍惡化。
- 地中海貧血患者服用鐵質可能造成血液中鐵質過高,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 給予體內維他命E濃度過低的早產兒鐵質,會引發嚴重問題,必須先著手處理維他命E濃度過低問題,詳情請諮詢醫師。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每日攝取量:7至12個月嬰兒,11mg(毫克);小孩1至3歲,7mg;4至8歲,10 mg;9至13歲,8mg;14至18歲男孩,11mg;14至18歲女孩,15mg;19歲以上男性,8mg;19歲至50歲女性,18mg;51歲以上女性,8mg。1歲以下嬰兒應盡量由母乳中攝取。
- 懷孕婦女每日應攝取27mg;哺乳婦女14至18歲,10mg;19至50歲,9mg。
- 美國醫學研究院建議的上限:13歲以下,不可超過40mg; 14歲以上,不可超過45mg。這些數字不適用於正運用鐵質治療疾病的患者。
- 不同型態的鐵質含有的鐵比例不同,不可直接簡單計算份量,詳情請諮詢醫藥專業人士。
- 食物會影響鐵的吸收,最好空腹服用。但空腹服用對胃腸造成的副作用也更強。
- 鐵會影響部份抗生素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鐵會黏結在部份抗生素上,影響吸收量。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詳情請詢問醫藥專業人士。
- 鐵會影響部雙磷酸鹽的吸收。兩者服用必須間隔2小時以上。
- 鐵質口服液可能會讓牙齒變黑。
參考資訊-
Betterhealth.vic.gov.au
Healthlinkbc.ca
Health Benefits of Iron
免責聲明-
本站內容由 Health123 整理,僅供學習和參考使用。本網站內容不應成為診斷或治療疾病的最終依據,且無法代替醫師的診斷。服用任何營養補充品前,請先詢問你的醫師或營養師。如有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